【🤙🤙只有投票,社會才可能癒合】
每當到了投票的時候,辯論會變得更激烈、政治競爭難免更對立;但在隔日,我們需要接受結果,整個社會一起攜手向前走。這是公民必修的民主課程。
這週六,高雄市民有權決定韓國瑜是否適合繼續擔任市長。投票的結果,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,但必須讓眾人都能接受。
韓市長對支持者的呼籲:「不要出來投票,出來監票就好」反而會讓社會難以前進。
若罷免失敗,支持罷免的人很難服氣,可能會認為失敗是因為「監票」策略讓民眾不敢出門投票。這種 voter suppression(選民壓制)的反民主手段,若成為決定大局的關鍵,顯然與台灣引以為傲的民主精神背道而馳。
若罷免成功,韓市長的支持者也很難接受,因為自己並未參與,甚至可能認為:在「不投票」策略下,當天沒投票的市民多數是反對罷免的;這個數字可能遠超過出來投票的選民,而據此否定罷免的正當性。
無論哪一種結果,「不投票」對於民主制度和6月6日之後的社會和諧,都將是難以彌補的傷害。
這一張選票,是每一位市民的聲音,代表的是對高雄的想像和期待。為了放下這些日子以來的對立,有機會為自己的家鄉再次團結起來,無論是支持韓市長或支持罷免的人,都需要出來投票。
#VoteTogetherForwardTogether
註:Voter suppression = 用恐嚇、誤導或制度設計等方式,降低對方陣營的投票率。
(照片攝於2020年1月11日)